初、高中物理知识、教材、重难点及思维深度对比

时间:2025-08-23 10:42:55 | 来源:物理D世界 | 作者:物理D世界 | 浏览量:127


下载:点击跳转初高中衔接练习word完整版

下载同步教学课件:版本一版本二

一、知识衔接


内容

初中知识简要

高中加深内容

说明

要求

力学初步

力的概念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示意图

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独立性、矢量性,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利用力的示意图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学业水平考试+高考要求

重力

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的产生、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心的确定


弹力

弹力的产生

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弹力的方向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接触面的粗

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大小、方向做进一步的学习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概念

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

合成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三个力、多个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

参考系(作用等同于“参照物”)、质点、坐标系

科学抽象法

速度

路程和时间、平均速度

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度是一个矢量

图象法表述

路程和时间及速度和时间的图象

位移和时间及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


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力平衡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

牛顿第三定律、多个力的平衡、共点力的平衡


功和能

F和物体移动距离s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

F和物体发生的位移x互成角度时功的计算,功的正负


功率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P=W/t

P= W/tP=Fv,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求解

注意公式的选择

动能

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的定量计算、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了解影响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计算重力势能的大小


功能关系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静电场

两种电荷

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

三种起电方式、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学业水平考试简单要求+高考要求

电压

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从功和能的角度重新定义电压,称为“电势差”


恒定电流

电阻

电阻、导体、半导体、超导体

导体的电阻


电流

电流的形成、方向

电流的微观意义


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考虑电源的内阻)


伏安法测电阻

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和分压接法、电流表的内接法与外接法(考虑电压表、电流表的电阻对实验的影响)

原理:R=U/I

电功和电能

了解电功、电能的知识,焦耳定律

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注意公式的选择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

磁场和电流的磁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

磁感应强度、磁场的性质、磁场的方向、电流的磁场的判断、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安培定则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了解电磁铁、电动机的原理

引入安培力的概念,对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作进一步判断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条件,了解交流发电机产生交流电的过程

感应电流的产生和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感应电动势的计算、用图象法对交变电流进一步进行研究


内能与能量守恒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的三部分内容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提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微观世界

高考要求

原子、原子核的组成

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核能和太阳能的常识

介绍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原子的能级,了解天然放射现象、核反应


内能

热量、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物体的内能还与体积有关、引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结合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了解两类永动机,加深对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光和声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产生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光的本性的认识

光的反射和折射

了解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现象

光的折射定律及折射的应用、全反射现象和临界角的应用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多普勒效应


二、高中教材简介

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等自主选择学习。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自主考核。

对于高考不选择物理学科作为考试科目的学生只要完成必修第一、二、三册即可,对于高考选择物理学科作为考试科目的学生,除了完成必修第一、二、三册外,还要完成选择性必修第一、二、三册知识的学习。

111.png

三、初高中物理对比

1. 教材特点

初中物理教材编写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大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学生易于接受。

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则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洁,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2. 教学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是课堂容量较小,一节课只要求解决一个或者两个物理问题即可,比如老师讲授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时,反复让学生观察、思考:光在什么情况下折射?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如何?等等。然后由学生思考、回答、归纳,由于不需要计算,或计算量很少,所以学生参与度较高,思维活跃。

高中物理教学的显著特点是课堂容量大,计算量大,物理思维比较明显。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方程多,计算量大,牵涉的物理量也多,让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另外,高中物理知识由于相对较为抽象,所以,学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高一物理开始就给出了一些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与初中物理所接触的知识相似,又有所不同,学生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矢量,这让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

3. 举例说明

在初中,我们只需要定性地分析那些热学、光学、力学、电磁学的现象。分析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和水蒸气?为什么会听到回声?为什么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为什么磁铁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为什么筷子在水里会折断?

这种定性分析跟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我们每学一点物理知识,就仿佛揭开了大自然某处的面纱,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物理学是研究一切物质的运动形式和规律的学科,我们当然不能只满足于对物理现象做一些定性分析。

我们从自然界总结出了各种物理定律,再利用这些定律去改造自然。这可是一丁点差错都不能有的,必须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

进入高中,我们就要对力学、电磁学等领域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

初中我们只要知道为什么苹果会往下落;高中就要能算出苹果1秒钟下落了多高,2秒后的速度是多少。

初中我们只要知道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高中我们就要知道两个电荷相距1米,它们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到底有多大。

初中我们只要知道电荷在电场中会加速运动;高中我们就要算出电荷的运动的具体轨迹。

4. 重难点的差异

初中

高中

初中重点内容:压强、浮力、机械、电流

高中非重点内容

初中非重点内容(定性了解):力与运动、功和能、电场、磁场、电磁感应

高中重点内容

5. 思维上的差异

初中

高中

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课本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讲述时,依据生动的现象直观的实验,让学生直接感受其物理规律的存在。

进入高中后,物理学科的讲授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领域过渡,而且这一过渡是非常快的跨步非常大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建立和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首先要做好长期渐进的思想准备.

6. 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

高中

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

讲究合作、追求创新、提倡探究、强调自主学习、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研究。

四、踏入高中物理

研读教材P6:《序言 物理学: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序言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的概述、科学精神、应用和未来。

2.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要求,了解物理研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任务】

1. 物理学研究什么样学科?

2.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3. 物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4. 物理学的研究体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5. 物理学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6. 物理学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7. 物理学的前沿

8. 你知道哪些物理规律?

9. 高中物理会学习哪些内容?学好物理有何好处?

10.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2020 物理D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35423号-2 | 技术支持 徐圣钦(微信89466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