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知识点衔接对比(力学部分)

时间:2025-08-23 10:31:54 | 来源:物理D世界 | 作者:物理D世界 | 浏览量:86


衔接练习下载:版本一版本二版本三

衔接点01 运动

初中知识点

高中

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估算、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时间的单位、时间的测量、时间的估测、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机械运动的概念: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学会用科学抽象法,建立物理模型和对象。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质点(为研究方便,高中引入质点代替物体)、参考系(高中引入参考系概念,等同于初中的“参照物”)和坐标系、时间和时刻(将初中“时间”进一步细分,若用数轴表示时间,它们相当于数轴上的点和线段)、路程和位移(在初中“路程”的基础上引入位移概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与路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矢量和标量(高中引入“矢量和标量”的概念区分一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运算满足矢量运算法则(高中数学会详细教学,在数学中称为向量),和一类只有大小且运动满足代数运算的物理量)

运动的快慢:

速度、速度的单位、速度的估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计算及应用、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初中定义的速度在高中中称为平均速率,即路程除以时间,这里的平均速度是位移除以时间)和瞬时速度(物体的运动会有快慢变化,为了精确描述某个位置或某个瞬间的速度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加速度(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实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一种代替初中秒表的实验仪器。每个0.02s在纸袋上打一个点记录)、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运动图像:路程—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同初中,在高中阶段不做重点要求)

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自由落体的规律

衔接点02 相互作用

初中知识点

高中

力: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

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两种表示力的方法,在高中重点是力的示意图,我们需要它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重力: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示意图

重力:

重力的产生、重力方向和大小、重心(引入重心的概念代替重力在物体上所有部位的作用点)

弹力:

弹力的概念、弹性与塑性、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转化放大法研究微小形变

弹力:

形变及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在初中定性分析弹力大小和形变关系的基础上,高中通过引入胡克定律定量计算弹力大小)、放大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将不易观察的变化进行放大的实验方法)

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分类、增大摩擦的方法、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初中主要讲三类摩擦力和定性分析影响华东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高中需要定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的产生及方向、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华东摩擦力和动摩擦因素、摩擦力的大小和计算

衔接点03 力与平衡

初中知识点

高中

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应用

共点力的平衡(初中阶段重点学习二力平衡,高中在重点研究多个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即

共点力的概念、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合成:

合力、分力、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初中只学习同意直线上力的合成,高中将要学习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初中只学习已知几个合力求其中一个力叫力的分解,高中则需要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等效代替原来那个力叫力的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衔接点04 牛顿运动定律

初中知识点

高中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与初中基本相同)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的关系、由力判断运动、由运动判断力

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

惯性现象、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惯性的因素(在初中惯性的概念基础上增加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惯性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高中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后续高一下学期的曲线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在初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基础上引入,此知识点提前到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中学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牛顿个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从运动确定受力情况、超重和失重、动力学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单位制。

衔接点05 功和能

初中知识点

高中

功:

功的概念、功的单位、力做功的两个因素、比较功的大小、功的计算、功的原理

功:

功的概念(初中只要求计算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高中拓展到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运动的位移互成角度时功的计算)、做功的判断及功的正负、多力做功。

功率: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单位、比较功率的大小、功率的计算、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功率:

功率的概念(在初中功率计算基础上引出功率另一个公式,并提出瞬时功率的概念)、平均功率、瞬时功率

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重力势能(高中加深对重力势能的量化计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弹性势能(高中加深理解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弹性势能的概念、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需要利用动能及动能定理进行量化计算和解题):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动能定理的基本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初中只要求知道哪些情况下机械能守恒,高中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机械能守恒进行解题):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能量、能源和能量耗散、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

 



分享到:


Copyright 2015-2020 物理D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35423号-2 | 技术支持 徐圣钦(微信89466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