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倒数第3天——力学物理
时间:2024-05-31 09:11:30 | 来源:物理大世界 | 作者:adminpw | 浏览次数:803


点击此处下载《考前查漏-实验与探究》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1)游标卡尺

测量大于1 mm长度时,整的毫米数从主尺上读出,毫米以下的部分从游标尺上读出.即读数=主尺读数+游标尺读数,其中“游标尺读数”就是与主尺某刻度线对齐的游标刻度的序数乘以精确度.注意游标卡尺不估读.

(2)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千分”就是千分之一毫米,即0.001 mm.具体说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应是0.5 mm以上的部分从固定刻度上读,并且要看其“半mm”刻度线是否露出;0.5 mm以下的部分从可动刻度(螺旋)上读出,要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即得测量值.如图所示的读数应该是6.700 mm.

1.png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纸带处理.从打点计时器重复打下的多条纸带中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或者说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便于计算.如图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1.png

(2)利用s1、s2、s3、…可以计算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2-s1、s3-s2、s4-s3、…,如果它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相等,则可以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利用纸带可以求被测物体在任一计数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如.

(4)利用纸带求被测物体的加速度a.具体来说又有两种方法:

①“逐差法”: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则.

②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画出如图所示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

1.png

(5)注意事项

①细绳尽可能与木板平行,以确保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不变;

②开始释放小车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③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长约50 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④正确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把计时器打出的5个点作为1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不少于6个;

⑤最好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这样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外力而得出(可以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弹簧的伸长量可用直尺测出.多测几组数据,用列表或作图的方法探索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定量关系.

1.png

(2)注意事项

①悬吊弹簧时让它自然下垂,另外要记住测量弹簧的原长L0;

②每改变一次拉力的大小就需要做一次测量记录.为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要尽可能地多测几组数据,以便在坐标纸上能描出更多的点;

③实验时拉力不要太大,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④在坐标纸上尝试描画一条平滑曲线时,要顺着各点的走向来描,描出的点不一定正好在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原理:如图4所示,两只弹簧测力计a、b成角度拉橡皮条AB和一只弹簧测力计c拉橡皮条AB的效果相同,这个效果就是指橡皮条的形变量(大小和方向)相同(两次必须把橡皮条拉至同一位置).

(2)注意问题

①在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将两只弹簧测力计钩好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否则不可选;

②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少误差;

③画力的图示时,应该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同时严格按照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

④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节点位置O一定相同;

⑤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可能来自读数误差、作图误差,因此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作图时须保证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

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了解该实验的系统误差的来源.

①用砂和砂桶的总重量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由于砂桶也在做匀加速运动,因此砂和砂桶的总重量肯定大于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可以推导出结论:只有在小车的总质量M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时,才能使该系统误差足够小.

②没有考虑摩擦阻力的作用.应该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来消除这个系统误差.

(2)为研究a、F、m三者的关系,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aF、am的关系.

(3)用图象法验证a∝F、a∝1/m(后者必须用a-1/m图象,不能用a-m图象).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实验要求验证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如图所示的纸带的左端是用夹子夹重物的一端.

 1.png

(1)原理:用刻度尺量出从0点到1、2、3、4、5各点的距离h1、h2、h3、h4、h5,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算出2、3、4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2、v3、v4,验证与2、3、4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和动能增加量是否相等.

(2)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安装,重物与纸带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②实验时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③要多做几次实验,选点迹清晰,且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

2 mm的纸带进行测量;

④测量下落高度时,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为了减小测量值h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80 cm;

⑤因不需要知道动能的具体数值,因此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m;

⑥由于摩擦和空气阻力的影响,mgh总是稍大于





分享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免责声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2015-2020 物理大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35423号-2 | 技术支持 徐圣钦(微信89466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