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内容上立足物理学科选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重要的物理概念与规律,情境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科技及生产生活实际,强调在真实背景下考查学生的模型构建与物理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创新精神和多维度解决物体问题的能力。
试卷严格遵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确保考查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相契合。试卷难度与区分度合理,信度和效度保持稳定,旨在准确评估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试卷围绕“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层面的考查内容进行命题,充分展现了物理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此举旨在适应多样化的人才选拔需求,同时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 基础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学习者能够在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主干内容,具备应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具备进入高等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全卷试卷覆盖了物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六册教材中的所有模块,确保了高知识覆盖面和恰当的分布,强调基础性。比如第3题水流导光实验、第5题喷泉的喷水功率、第6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影响因素、第17题热学题测形状不规则物块体积等问题来源于教材内容和课后习题,回归教材,让学生在答卷时候有熟悉感和踏实感。
2. 综合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习者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合理地组织、调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高质量地应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中的复杂问题情境,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融会贯通。
本卷题目设计突出在综合情境中考查基础性,如第1题在力学、电学和热学多个物理量中考查对矢量的判断,第2题涉及力和运动中的受力分析、曲线运动、牛顿定律等基础知识,第3题涉及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光的全反射知识,第7题涉及电容、电感对交流电的影响,以及匝数比对变压的影响和光敏电阻的特性,第10题综合考查光子动量、双缝干涉、光电效应等内容,第14题涉及“基本”粒子、相对论等物理观念,以及无线电波接收、分子力与分子势能等模块的内容,第18题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能量转化与守恒等规律,常见模型中突出临界条件判断。
3. 应用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对试题的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和运用作为考查目标,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本试卷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生产生活设计情境,如第2题的小猫戏蝶情景、第3题的水流导光实验、第4题“玉兔二号”巡视器的核电池、第5题的音乐喷泉、第6题研究电容器极板间距对电容大小影响的实验情境、第9题细绳悬挂小球等效单摆情境、第15题的带电小球在光滑绝缘细杆上运动情境、第17题的测定一个形状不规则小块固体体积、第18题设置滑块在圆形轨道和平板上运动的游戏情景、第19题通过法拉第圆盘发电机与电动机情景、第20题的喷镀板等,都源于生活,强调在应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
实验题通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绘发光二极管在导通状态下的伏安特性曲线、用“插针法”测量三角形玻璃砖的折射率三个实验,强调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来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对试题创新性的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要求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
本卷中第8题设立“外切”和“内切”轨道综合考查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第9题通过设立倾斜不等长细绳悬挂小球“等效”单摆来考查单摆模型和受力分析问题,第13题以一个图两种运动形式综合考查了电磁感应中的动生和感生电动势、安培力的计算、交流电中的有效值和瞬时值等等,第16-Ⅱ题以二极管为背景考查多用电表使用及“非线性元件”数据分析,第16-Ⅲ题用创新变形的“三角形玻璃砖”代替“平行玻璃砖”考查学生对“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是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实验原理。第19题探讨了法拉第圆盘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功能,要求考生首先构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理论模型。本题的解答方法有多种可能性,但科学推理和批判性论证指出,在“发电机和电动机”模型中电流大小的一致性是一个关键因素;第20题涉及到一个实验装置,该装置在喷镀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喷射不同种类的离子,要求考生建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或减速、在匀强磁场中进行圆周运动的模型。考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计算来确定边界条件,并分析以得出极板间电压的可能取值范围。
题号 | 难度系数 | 详细知识点 | 命题意图及考查点 |
1 | 0.94 | 标量与矢量及其物理意义 电流强度的定义及单位 | 考查矢量概念,在四个物理量中判断哪个是矢量,涉及力学、电学和热学 |
2 | 0.85 | 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物体运动轨迹、速度、受力的相互判断 | 小猫戏蝶情景考查了力和运动中的受力分析、曲线运动、牛顿定律等诸多基础知识 |
3 | 0.85 | 平抛运动概念、性质、条件、特征 折射率的波长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临界角 | 以教材做一做内容水流导光实验,考查光的全反射知识和判断水的运动形式 |
4 | 0.85 | 根据条件写出核反应方程 | 以玉兔二号”巡视器的核电池为背景,对比人工核反应和衰变方程,考查核反应中的相关知识 |
5 | 0.85 | 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利用能量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 以音乐喷泉为实际背景考查的功率、流体建模问题 |
6 | 0.85 | 电容器与验电器组合的动态分析 | 研究电容器极板间距对电容大小影响的实验情境来判断电学量间的关系 |
7 | 0.85 | 电感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作用 电容器对交流电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变压器两端电路的动态分析 | 以理想变压器为载体,涉及电容、电感对交流电的影响,以及匝数比对变压的影响和光敏电阻的特性 |
8 | 0.85 | 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 不同轨道上的卫星各物理量的比较 | 考查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求与地球公转轨道“外切”与“内切”的两小行星相关时间之比 |
9 | 0.65 | 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平衡 单摆周期公式的简单应用 | 把细线穿球悬挂情境等效成单摆模型的周期计算问题 |
10 | 0.65 | 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基态、激发态、跃迁、电离 | 通过氢原子电子轨道示意图综合考查氢原子能级跃迁、光子动量、光电效应、光的干涉、光量子理论等近代物理核心知识的理解 |
11 | 0.65 | 机械波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波的叠加原理 | 呈现两个波源引起的某点振动图像,提取波叠加后的关键信息逆向推理波源情况,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
12 | 0.65 | 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中垂线和连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图像 带电物体(计重力)在匀强电场中的圆周运动 | 通过套在圆环上的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运动,考查匀强电场、重力场和等量异种点电荷构成的复合场中的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关系和空间立体建模能力 |
13 | 0.65 | 安培力的计算式及简单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表达式 | 通过线框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和磁场均匀变化两种情景,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有效值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14 | 0.65 | 变压器原理与结构 分子势能随间距的变化E-r图 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 涉及“基本”粒子、相对论等物理观念,以及无线电波接收、分子力与分子势能等模块的内容 |
15 | 0.65 | 求恒力的冲量 洛伦兹力的公式及简单计算 | 利用带电小球在光滑绝缘细杆上运动,考查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用微元思想解决变力冲量的问题 |
16-Ⅰ | 0.85 |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 |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察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着重考查是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实验原理 |
16-Ⅱ | 0.65 |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 | 测绘发光二极管在导通状态下的伏安特性曲线,考察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着重考查是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实验原理 |
16-Ⅲ | 0.85 | 用插针法测介质折射率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 用“插针法”测量三角形玻璃砖的折射率三个实验,考察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着重考查是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实验原理 |
17 | 0.65 | 应用盖吕萨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系统内能改变、吸放热及做功 | “测定一个形状不规则小块固体体积”,需要考生建立理想气体等压变化模型求解并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出吸热量 |
18 | 0.4 | 没有其他外力的板块问题 利用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解决(类)碰撞问题 | 设置滑块在圆形轨道和平板上运动的游戏情景,考查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和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建立清晰的运动图景与几何关系,求解过程还需要质疑判断和严谨论证 |
19 | 0.4 | 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综合问题 导体棒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动生电动势 | 探究“法拉第圆盘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功用”,要求考生先建立发电机和电动机模型,本题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但经科学推理和质疑论证得出“发电机和电动机”模型中电流大小相同是个关键 |
20 | 0.15 | 带电粒子在直边界磁场中运动 粒子由电场进入磁场 | 以喷镀板为情境,通过研究在喷镀板的上下表面喷镀不同离子的实验装置,要求考生构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或减速、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模型,能通过推理和计算确定边界条件、分析给出极板间电压的取值范围 |
Copyright 2015-2020 物理大世界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3035423号-2 | 技术支持 徐圣钦(微信894665727)